亚太地区谱写人类发展进步伟大故事
——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局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谢尔肯斯
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亚太地区的发展与未来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近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2024亚太地区人类发展报告》,描绘了这一区域长期进步的美好图景,预测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波动,迫切呼吁为促进人类发展寻找新方向。该报告主要起草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局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谢尔肯斯(Philip Schellekens)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书面采访,就报告相关内容以及亚太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菲利普表示,亚太地区谱写出了人类发展进步的伟大故事,这一点已通过报告中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得到很好反映。该指数衡量了不同国家在教育、健康和生活水平三个维度的进展,亚太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在过去30年里上升了19个百分点,实现了全球范围内最显著的飞跃。“亚太地区取得的进展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其他统计数据可以比在较短时间内使15亿人摆脱极端贫困更有说服力。”他表示。
“作为这个快速发展故事中的一部分,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东亚地区取得积极成果,并支撑了该地区长期良好的综合表现。”菲利普表示,中国的HDI从1990年的0.48上升到2021年的0.77,这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有很大关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平均经济增长率保持了较高水准,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报告也指出,面向未来,亚太地区可能正蹒跚步入一个可持续发展愿景难以实现、发展空间不断受到侵蚀的时代。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新一轮技术变革风起云涌以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生存威胁,都将可能破坏该地区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的人类福祉改善成果。
菲利普表示,一方面新冠疫情在过去三年中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对人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叠加地缘经济的持续分裂将可能导致全球GDP下降2%至7%;另一方面,亚太发展仍存在地区国家发展不平衡、碳密集型增长模式未得到快速转型、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技术快速变革等亟需应对的现实挑战。
当前亚太正奋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征程,“如何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有韧性和可持续的未来”正是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题,各方纷纷致力于在2040年建成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菲利普表示,亚太地区一直是世界发展的“灵感源泉”,它是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发源地,还实现了脱贫攻坚等人类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国际社会期待该地区通过制定新的发展方式再次激励世界发展变革。
面对当前全球经贸日益碎片化、开放的多边主义陷入困境,菲利普认为,这不应导致对各国未来经济一体化前景的广泛悲观情绪,我们仍有许多工作可以做,尤其是亚太国家应发挥多样性、包容性的开放优势,加强区域跨境合作,保持贸易自由流动,特别是在服务贸易以及人员的跨国流动方面,继续收获专业化分工和贸易联通带来的发展红利,并在这一过程中再一次助推全球经济的增长与繁荣。
“另一方面,虽然出口导向型增长可通过连接外部更大市场来提供发展加速器,但当前外部市场条件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也应重视开发国内增长潜力。”菲利普表示,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通过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和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和提升质量。这是该地区更多国家可以效仿的道路,通过专业化分工、协调法规、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及支持创业等,加速释放国内市场潜力。
此外,菲利普还表示亚太地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海洋资源,通过发展“蓝色经济”,特别是渔业及旅游业来获得持续性收益,拓展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逆转疫情造成的重大社会经济影响。(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 【编辑:陈海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广东深圳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全球每7台智能手机中就有1台是深圳制造,通信基站产量占全球一半,生命信息与支持医疗器械产量占全球两成,消费级无人机产量占全球七成……深圳正加速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超宽温域磷酸铁锂电池,在零下30摄氏度能充电91%,在零下70摄氏度也能正常使用。”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储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唐永炳一边展示一边介绍,“这项成果源自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出的课题,旨在解决电动汽车冬季续航缩水和低温启动困难问题。”
产业出题、科研答题,已成为深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林表示,深圳聚焦企业“想做而做不了”的攻关任务,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并建立“揭榜挂帅”项目遴选制度等机制,加快在关键技术方面突破难题。
面向产业发展的联合攻关已成常态。不久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深圳皓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组成的联合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最高频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目前,该院与招商局集团、华为公司、联影医疗、商汤科技等企业累计共建231个联合实验室,签约近1200个横向项目。
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深圳着力提升基础研究策源能力,坚持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目前,深圳各级各类创新载体达3600多家,包括1家国家实验室、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级创新中心,以及鹏城云脑、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脑解析与脑模拟等一批大科学装置。
11月24日,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从“第500万辆”到“第600万辆”,仅用了3个多月。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圳已基本形成从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隔膜到动力电池成品制造,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电动总成、配套充电设施到整车制造,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集群。
下好产业部署“先手棋”,深圳将培育新产业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方面,开展全链条技术攻关和全品类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方面,规划布局“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新型储能方面,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处处长欧阳仁堂介绍,深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呈现出“6个90%”: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成为关注焦点。“我们正在和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国产芯片生态在各行业和场景的应用。”云天励飞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宁说。
科研与产业之“手”越握越紧,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0393.67亿元,同比增长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42.5%。 【编辑:刘阳禾】
联系人:1分快三赚钱平台
手机:15768080038
电话:0660-52930402
邮箱:52930402@live.com
地址: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新田镇